-

01-馬蹄寺石窟  (張掖  甘肅 大陸)  

01-馬蹄寺石窟  (張掖  甘肅 大陸)  

 

 

 

鑲在岩壁上的屋簷 

 

張掖古稱『甘州』,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東鄰武威,西接酒泉和嘉裕關,南與青海為鄰,北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因水土宜人、物產豐富,自古有「金張掖」的美稱。

 馬蹄寺石窟群,位於張掖市城東南六十餘公里處,今歸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所管轄,馬蹄寺之名,是由北寺第八號洞窟地面有一馬蹄印而故名。現存石窟包括馬蹄寺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上中下觀音洞七部分,共有七十多個洞窟。各窟之間的距離,少則二、三公里,多則十於公里,為北涼時期開創,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此區石窟群所在的山岩,為砂岩,石質結構易風化,故除個別窟龕內的造像為石雕外,絕大多數為泥塑,雖經歷代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但仍留存著自十六國時期至明、清的一些造像與壁畫。此外,這裡環境秀麗,山巒、水濺、奇峰、與洞窟尤其受到青睞。在這裡也可以參觀裕固族文化,批哈達喝青稞酒的迎賓儀式,體驗草原游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n           千佛洞

 

來到馬蹄寺石窟,我並沒有在一處看到壯觀的千個佛洞的景象,但是,陡峭的坑坑洞洞的红砂岩上,間距地鑲著古典式大小不等的廟窟幾十座,已經夠讓人驚嘆無語的了,這些廟窟黏貼著石壁,好似輕盈地懸掛著,沒有重量下墜的恐懼感,而其木頭結構向外延伸的屋簷,或上下層疊或左右呼應,片片簷角向上飛揚,在整片石壁上最吸引遠觀的眼睛。第一眼面對他們時,定會目不轉睛地觀望著,驚訝地不知該先觀賞哪一座。

沿著廟窟與廟窟間的連接小道上下攀升,有懼高症的人應該有所壓力吧,但是探望他們的古樸、特殊的建築形式與藝術,猶如脫離現代走在古朝代裡,確實也是游離在古代裡,因為他們大部分雕鑿於元、明時期。

 

 

   01-馬蹄寺石窟  (張掖  甘肅 大陸)

 

 

 

n           馬蹄寺石窟北寺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洞開鑿在紅沙岩壁上,下大上小,呈寶塔形,是結構獨特的石窟造形,也是這裡的標誌性石窟,洞窟自下而上整齊排列為五層共二十一窟,每層之間都有隧道相通。由於馬蹄寺獨特的地層結構、水位地質條件和下部天然溶洞的存在,造成石窟岩體嚴重倒塌,錯位變形,由當局國家文物局投資修建。

因為當時並不對外開放,我只在近處觀望,雖然有遺憾,但是大片岩璧上的雕鑿景象已經讓人夠印象深刻與撼動的了。

 

 

 01-馬蹄寺石窟  (張掖  甘肅 大陸)

 

 

n           欲固族迎賓禮

 

裕固族為甘肅省三個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内,共有1.3萬人,他們是游牧民族,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帳棚裡,随着季節變化而遷移。欲固族的迎賓禮色彩鮮豔,歌聲嘹亮地迴響在寂靜的山裡,讓人印象深刻。

 

遠遠地見到客人,身穿傳統服飾的婦女,站在門口就開始唱著迎賓歌曲,歌聲高且艱澀;他們頭戴氈帽,帽前鑲有兩條黑邊,帽頂綴著紅線穗子;他們的服裝,高領、大襟、寬腰、大袖,婦女衣領袖口有刺繡花邊,繡著花鳥魚蟲,色彩鮮豔。

客人進門前,他們送上哈達,讓客人披在肩上,然後獻上青稞酒,客人得三滿杯下肚,才不辜負主人盛情的美意,呀,不會喝酒的人,可就頭痛的了。歌聲伴隨著酒意,全部人都得等到所有來客,都披完哈達、喝過三巡酒後,才會進入屋內,結束迎賓儀式。

 

特別想念欲固族迎賓禮,是因為這裡地處邊遠山區,他們艱澀而迴盪在天際與山巔的歌聲,特別的讓人記憶清晰,這份清新就像山中的空氣,不免令人多深呼吸幾次而深深地感受,是嘹亮的、新鮮的、豔麗的、沒有雜質的一份感覺。

 

 

01-馬蹄寺石窟  (張掖  甘肅 大陸)  

01-馬蹄寺石窟  (張掖  甘肅 大陸)  

 

 

 

 

 

 

 

 

 

 

 

 

 

 

 

 

 

 

 

 

 

 

 

 

 

 -

arrow
arrow

    Za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