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路安(Kairouan)位於突尼西亞平原中心,離大海和高山的距離幾乎等距,是阿拉伯穆斯林在北非所建的第一個首都。公元九世紀至十一世紀為伊斯蘭文明的偉大中心之一,尤其宗教居首,繼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後為第四聖城。在其輝煌時期,開路安大清真寺既是祈禱場所,又是伊斯蘭科學教學重地,成為最古老阿拉伯穆斯林基地。
今日開路安分新城區與舊城區,麥地納(Medina舊城)已有九百多年歷史,被三公里多的古城牆圍繞著,保存著舊式並排的房屋,與狹窄蜿蜒街道市集,1988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從突尼西亞南下至此,地理景觀開始從綠意逐漸改變為光禿的砂石地形,續接南部的沙漠,為突尼西亞中部地形特色。
昨晚開路安(Kairouan)住的是城堡,每天都很規律地,六點最先到餐廳報到,然後到處走逛。受限舊城堡之故,城堡旅館房間相較比較簡陋,沒提供礦泉水,得自行攜帶入住。城堡旅館被高高的城牆圍住,裏面除了一座有著不間斷的鳥叫聲劃破天空的游泳池,就是四周的房間環繞,旅館內可走動處不寬廣,只好逛到城堡外,欣賞當地人的晨間生活。
大清早,當地居民尚未湧入街道,店面卻已敞開,路邊攤地上、街邊散佈著。一眼望去,街道兩旁盡是城牆圍繞的建築,大都是旅館、廢棄住家,有小巷穿梭著,一副古都風貌。
多人聚集的咖啡館清一色男人,感覺好像土耳其的水煙區,民宅大門總是滿滿裝飾著各種圖案,頗似民間藝術品。有著國旗半掩門的想必是公家機構,其圍牆亦是城堡式的。早餐店吃炸餅的阿伯最可愛,聽不懂英文卻頻頻向我點頭示意隨意拍照。這裡的人都很熱心友善,因為見不到對街的室友而擔憂時,路中正在行走的中老婦人竟然往回走,示意我跟著,原來室友好奇地跑進一家商店去了,如是熱心與精準解讀一個不相識外鄉人的疑惑。
回到旅館時,司機阿里已停車在大門前準備今日行程,見到我背相機歸來,他趕緊走上車內,倒車露出旅館大門讓我拍照。很高興把他和他的車一起拍下來,留住這一刻的溫馨。
這些良善的當地人,讓我想起遙遠裡一樣非常難忘的土耳其人。旅遊時,友善的當地人實在會讓旅行長久地深印在記憶裡。
一早,探訪的是開路安的Aghlabite Basins (蓄水池),看到兩大圓形蓄水池。當地人從山上用長槽將水引來,先流入小水池沈澱,再流入大水池和水井儲存,供應九世紀開路安全城的用水。記得Samy 說尚有其他蓄水池保存下來。
不過我對這裡的一面紅色國旗最感興趣,這面突尼西亞國旗飄盪在陽光下。Samy認真的解釋,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其國旗大都會有五角星星和弦月,五角星強調伊斯蘭教五大教義,弦月代表陰曆意味著新生之始,四周滿地紅則是警惕著和平是得鮮血換來的。
果然國旗正是代表著一個民族的個性,不過他說,突尼西亞雖是伊斯蘭教國家,卻已經不那麼正統了,在突尼斯他們混合了多種宗教,沒有嚴謹的伊斯蘭教規範。
蓄水池外,另一處吸引很多人的是二樓一間小商店,大家把狹窄的空間擠得寸步難移,連拍照都找不到地方,但還是得留住這時的快樂。
乾燥的氣候讓人眼睛一亮的是仙人掌精油保濕乳液,採購女王協商後一聲吆喝下:十瓶送一瓶啦。沒兩分鐘多人舉手,就這樣一整盒馬上包起來,還有人直喊:不買會後悔喔,沙漠的仙人掌著做的咧。聽他們說在突尼西亞如此乾燥下超好用的。
出來旅行,看別人狂買東西也是很快樂的享受。
The Barbier Mosque : 理髮師清真寺
規模較小又叫做小清真寺的理髮師清真寺建於十七世紀,寺內供奉追隨過過先知穆罕默德的聖者Sidi Sahid,據說因他擁有三根先知頭髮所以此清真寺因之得名。
通過白色拱牆圍繞的外庭後可進入等候中廊,這裡牆壁上貼滿花色磁磚,並有雪白的圓拱屋頂。
對於牆磚鮮豔的顏色,一般認為是安達魯西亞風格,但是Samy說這些牆磚顏色就是濱臨地中海的突尼西亞的顏色,可見他是多麼有民族意識。屋頂上的白色雕花則屬阿拉伯風情,逐見突尼西亞是混合著多種文化的民族。
在這裏,等候中庭,每年的齋月及重要慶典上,一些貧窮家小孩會選擇到此寺內舉行免費的男性成年割禮。Samy對於割禮的情況描述的頗好笑。他說:
以前只有理髮師有刀具如同醫生職位,所以在這個栱廊下,就有割包皮的儀式。他請一位醫生學長和一位最年輕的壯漢當場示範:因為當年並沒有麻醉劑,當要開始行割禮時,醫生為了分散男孩的注意力免得他痛苦難熬,就指著天空要他欣賞天上的 the bird ,然後醫生趁他沒注意時,再處理男孩下體的 the bird。這時為了避免男孩痛苦的驚叫聲劃破長空,就安排有人從高處灑下糖果,給其他跟著來湊熱鬧等在後庭的小男孩們爭搶。因為其他小孩們的爭搶糖果聲音很吵雜,就不會有人聽得到成年禮小孩的驚叫痛聲。
所以對於其他未成年小孩,這是快樂的 Candy Party(糖果派對),他們只知道成年禮超好玩,一直期待著,直到他們自己經歷了此儀式。
大夥都哈哈大笑,至少我覺得超騙小孩的糖果派對。
走過中庭走廊,進入四周都是黃色拱門所圍繞的內庭院,屋簷下是Sidi Sahid 陵寢,可進入參觀。拱門內牆壁上盡是色彩柔和的花磚,
搭配著黃色調拱門,環繞著四週一片。
Great Mosque of Sidi-Uqba:大清真寺
居住在邊遠的非洲,一般突尼西亞人相信,若無能力前往麥加朝聖,那麼前往開路安大清真寺的七次朝聖可以代替麥加規定的所有穆斯林的一次麥加朝聖,可見此大清真寺的重要性。
建於九世紀的大清真寺佔地30公頃,為一四邊形建築,其南側為一由大理石圓柱支撐的祈禱寺,北側是石板庭院,與門廊相連,還有一個巨大的方形三層尖塔。
寬廣的石板庭院是一個巨大的梯形區域,其四面都被一個帶有雙排拱門的門廊所環繞,拱門由各種大理石、花崗岩或斑岩中的圓柱支撐,是羅馬早期基督教或拜占庭的紀念碑,尤其是從迦太基遺址中取來的紀念碑所重複使用。
所以一進寺內庭院,先留意的是圓柱與牆壁,來自各地遺跡的每根圓柱的長短、粗細、顏色與柱頭的裝飾形式都不相同,有柯林斯式、愛奧尼亞式與各樣混合式石柱。也可觀察一木門,其兩旁與上面石柱形式乃來自羅馬神殿遺跡裡的上橫向樑柱,另外牆壁大石塊上可清晰看到參雜著多種不同文化的文字,還有上下錯放的石塊上的文字是顛倒的,足見當時工人是不認識其他文化文字的。
如是擷取自各地遺跡所建造而成的多種混合文化,成為大清真寺獨有的特色。
Samy還特別帶大家去看這個清真寺卻擁有基督教符號的柱子,他解釋,這說明突尼西亞文化經過多國的殖民後,是很有包容力的,不是非常傳統的伊斯蘭教。他似乎以自己國家的文化包容力而自豪。
寬廣的庭院尚有兩個特點可參觀:
由於當地雨水稀少,庭院地面是從周邊稍微斜低延伸至中心處,這裡建有一種巧妙的集水系統,可確保收集雨水。雨水收集器為一方形大理石建成,上面雕刻著幾層由高至低的馬蹄形拱門,透過幾層高低層次可以過濾水中雜質,讓乾淨的水流入地下蓄水池。而旁側會有一口井用來取水,井口四周都是取水時繩索摩擦所留下而來的凹痕,痕痕深刻,刻印出長年的歲月。
庭院中央還設有一個水平的日晷,Samy都不說明,叫我們自己上去探個究竟,日晷上面刻有納斯基(Naskhi) 銘文。大家還真認真的排隊上去,此日晷決定了每天祈禱的時間。
大清真寺裡最重要的祈禱廳,外國人是不能進入的,所以只能在窄窄的大門內望,看不到現場細節說明太多猶如在家閱讀資料,Samy只說了幾個看得見的重點和示範了正統的伊斯蘭教五體投地的禮拜方式。
祈禱廳的最深處有類似門的形狀,其方向是朝向麥加,象徵著第一聖城。裏面的兩百多根大理石列柱,如同這裡的建築特色來自蘇斯、迦太基、和拜占庭遺跡。廳內的枝形水晶吊燈與雕花藝術是阿拉伯形式的。
大清真寺祈禱廳就如是大致看,門縫裡遠望。
今天午餐是一頓標準的突尼西亞當地餐,Samy特別要大家留意brik炸餅,這是一種北非餐點。當地突尼西亞餐為三道,突尼西亞羅宋湯、brik炸餅和主食庫斯庫斯(couscous)。湯裡有突尼西亞特產香料,brik炸餅是薄餅裡包有碎洋蔥、蔬菜或蛋,主食是烤魚或肉配著顏色和形狀類似小米的麥飯。嗯,Brik炸餅果然超香酥美味。
Sbeitla 史貝特拉:
史特貝拉位於開路安城西南約115公里,最初是作戰時的一個軍事據點,西元646年被阿拉伯人攻陷滅鎮成廢墟至今。
如內陸其他地方一樣,由於羅馬人善於貯藏和使用有限的水源,史貝特拉以種植橄欖油為主的農業欣欣向榮。
過去史特貝拉就曾是羅馬人殖民地一個富庶的城市,為了達到誇耀財富的目的,乃開始興建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三大天神共處一座神殿的奇蹟。
所以進入史貝特拉遺跡,最先探訪的是一間製作橄欖油的店家,從廢墟裡清晰的存留著用來磨碎橄欖的圓形器具,兩個人隔著兩邊推著一根木桿繞走著,壓榨磨碎橄欖果實。
嗯,在如是巨大石塊的建築下工作,感覺頗壯麗的。
史特貝拉遺跡目前尚未開掘完,從開挖出來參觀路線比較低下的石板路和旁邊尚未挖掘比較高的土地差異,可以知曉。
此遺跡也做修復工程,仔細辨別碎石的排列,排列比較整齊的是後來修復的,排列較凌亂的是原始的遺跡。
走在荒涼的路上,觀察這些細小的差異,還蠻有趣的。不過凌亂的舊遺跡比較漂亮說。
在羅馬遺跡裡,參觀羅馬澡堂是幾乎不會遺漏的,不過,在史特貝拉有一些羅馬澡堂的內部結構是其他羅馬遺跡裡不容易見到的。
此澡堂從外部整體看與其他澡堂沒有什麼大差異,Samy說,不過首先要看的是遠處左邊的牆壁上面。裸露的壁面有一片往上疊高的陶罐管狀物,其作用是要在牆壁裡留有通氣空間,熱氣可以遊走澡堂四周,讓澡堂牆壁保持住一定的熱度。
然後澡堂地面被疊高的小柱子支撐著,地下寬闊的空間猶如蒸氣室,熱氣也一樣流竄停留其間,讓澡堂地面熱度不會流失。
而兩間澡堂間的牆壁也是中空的,有瓦磚隔開,保存各自澡堂的熱氣。
最後,在大澡堂的大門可以見到大門兩大柱子遺跡,可見當時的氣派。入口大石上留有澡堂名字,它是家族姓氏,可能是此家族貢獻的。
羅馬人真會使用智慧來享受,何況,予我,這些石、磚、陶,還真的是漂亮的蠻有氣質的。
來到史特貝拉的重頭戲:三座並列建築的羅馬神殿群。
最知名的此羅馬神殿群分別供奉中間的 Jupiter天神(朱比特)、左右的天后 Juno(朱諾) 和天神女兒正義之神Minerna(密妮娃)。
神殿群從一條鋪著石塊的小徑進入,兩旁只剩遺跡列柱。穿過巨大的拱形門時,人只不過是小屁孩大。裏面是一大片石頭地面廣場,遙望三神廟以拱形小橋連接,氣勢磅礴。
回望巨石大門,石塊顏色飽和美麗,雖是遺跡排列依舊壯大,難怪學姊忍不住矗立大門下仰天長嘯,我也忍不住留下此時渺小人類的讚嘆。遙想羅馬興盛時,果真達到誇耀財富的目的。
來到連接拱橋下,神殿建築更顯壯大,人走在狹窄空間,頭得抬得高高以仰望。若可以望海,好似威尼斯的嘆息橋,只是相似的一個景卻是兩樣心情。
來到神殿群後區,主要是要看基督教遺蹟受洗池。突尼西亞的基督教受洗池遺跡都好像澡盆,從一邊進入另一邊出來,整個人皆浸泡在水裡面。而且拼揍的小碎石顏色豔麗,Samy撥了一些水在拼石上,洗去長年歲月的灰塵,重現當年的飽和色調。
突尼西亞的羅馬遺跡,在今日後暫告一段落,接下來將漸漸進入佔突尼西亞大部分地形的沙漠地帶,體驗突尼西亞原民族的文化和生活。如是有機會更深入突尼西亞當地民族面貌,感覺真的將抵達突尼西亞了。
1—突尼斯-西迪伯賽德 Sidi Bou Said (突尼斯Tunis)
2—迦太基遺跡 Carthage-杜加遺跡 Dougga (開路安Kairouan)
3 -開路安Kairouan。史貝特拉Sbeitla(吐澤Tozeur)
突尼西亞 03 -開路安。史貝特拉 Tunisi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