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暫別拉薩,追隨蓮花生大師的足跡。
對於應藏王禮請從印度入藏弘法的蓮花生大師,與其對藏傳佛教的影響,曾閱讀書籍獲知一些,然而與蓮師有今天這份更真確的緣份,是因為好友正在寫一本有關蓮花生大師在西藏修行聖地的書,雄巴垃曲正是其中之一,這也是這次西藏行的緣由。
曾在森林修行是位著名雲遊僧的蓮師,曾到不丹傳教建虎穴寺,足跡遍及巴基斯坦、不丹一帶;在西藏傳教成功後繼續雲遊四方,後被稱為第二佛陀。
也許好友血液裡的雲遊之心正與蓮師頗相互感應,我們才有此次機緣與她一起走訪西藏。今日,將依著她的因緣來到雄巴垃曲聖地參觀兩個寺廟並且小轉加桑曲沃神山。
車子尚未開上高速路,路邊水果攤上新鮮的水果早早抓住大家的眼睛和胃口,停車滿足來自水果之鄉的大眾,香甜芒果、香瓜整車任你挑。
生活總是這樣,當面對過多選擇時,反而幸福的不知所措,三想四挑五討論,終於帶著多汁香甜的水果滿足地繼續上路。
雄巴拉曲拉康:
雖然出了拉薩,走了一小段時間來到雄巴拉曲拉康,然,就地理上還是環繞在拉薩市下屬的一個區,此區有拉薩河流過,一路上皆有此知名江河相伴,感覺好像走在遙遠的地理課本上。
『拉曲』是神水的藏语,『拉康』則意為殿堂或大殿,所以今天第一站要探訪的是一處神水殿堂。
傳說有一天蓮花生大師路過此地,見當地百姓無飲用水,便施佛法用佛杖在地上鑿出一處眼洞,然後告知眾人『神泉即湧,端盆來』,只見地眼洞滾滾清水湧出。
藏語『雄巴』乃大盆之意,從此人們始稱這裡『雄巴拉曲』,即『盆中聖水』。藏人相信,飲用此神水能夠治癒疾病,或者,心靈上是和蓮花生大師有所連結吧。
參觀『盆中聖水』是從後來興建於其旁的神水寺門口進入,神水寺整座寺廟不大,簡單卻不失藏寺特色,無訪客、清幽與安靜讓人很有舒適感,是我喜歡這裡之因素。
神水寺內僧人不多,嬌小空間一下子就走繞完,不過今天很幸運,從寺內要出來時,聽到中堂有誦經聲,原來僧人正在幫佛雕像重新塗上金粉,一些儀式正在進行。
只見一位僧人坐立佛像前,細心地幫佛像彩金裝,另幾位僧人坐在旁側不停地誦經,只有我們幾位外來客。
低調子有共鳴的誦經聲飄盪在小小空間裡,回聲迴盪著,好似在小音樂廳內聆聽一首經典名曲,心靈感受隨之飄遊,大夥皆駐足無聲,隨後又在誦經聲下繞走正在塗金粉的佛像一圈,融入難得的塗金粉儀式。
佛像重新金碧輝煌,金色閃閃於幽暗的殿堂裡。
雄巴拉曲盆中聖水尚未見到喝到,已經覺得滿心歡喜,所有景物都在安靜自然中推移,就像走過森林浴一般。
聖水洞就在寺前,不只一眼洞,好似一池秋水,卻無愁緒。水面清澈地倒映著明亮的天空,綠意盎然的樹林晃影其上,想起一段話語:
了知一切
如懸掛在萬里晴空中的月亮
倒映在清澈的湖面
雖然月亮不曾來到湖面
儘管現在不是夜晚,也無明月,更只是一池水。
繞走聖水洞一圈後,巧遇藏人來祭拜雄巴拉曲,兩位僧人及藏人站立水邊,面對著池水誦經一陣,誦經聲飄過水面,整池秋水不神聖充滿靈氣也難。
這就是日常的西藏,對著聖水誦經祭拜的藏人生活。
神水寺外,如俗,轉經輪繞著大殿外環一圈,時時有藏人推轉著繞圈,他們應該都是當地藏民,這裡不是觀光區,遊客不多,轉經輪已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神水寺前有水龍頭可取用聖水,看著司機先生裝聖水,深刻覺得他一定是個典型的藏民。
神水寺外側,有一處公家建築,裡面甚至販賣著高反差的藏藥。雖然來西藏已經三天,大夥還是持續吃西藥避免高山症。這下又多了雄巴拉曲的神水做成的高山症治療藥品,不免又繼續購買,拿出嘗試藏藥的勇氣,虔誠的藏傳佛教信徒稻香就說,此藏藥對她的確有效。
聶塘卓瑪拉康:
前往加桑曲沃前,一上車,司機馬上問BB,附近有另外一間拉康,是阿底峽與其弟子所創建的,要不要去看看。在我們預定的行程裡並沒有此景點,這是司機先生自己幫我們增加的地點;這的確讓我驚嚇了一下,哪有司機願意幫旅客自行增加景點的,想必是經過這幾天的相處,他已把我們當是朋友了,這樣的旅行最是愜意。
雖然就在附近,司機和導遊還是花了一些時間,走了些微回頭路,才找到。
卓瑪拉康意為『度母佛堂』,又稱度母殿,因位於聶塘亦稱『聶塘寺』。此拉康的正殿一層建築,內有三座佛殿,主殿卓瑪拉康外,還有南北配殿,據說北配殿古蚌拉康為阿底峽生前所建,是聶塘卓瑪拉康最早的佛殿,內供奉阿底峽的靈骨塔,有一尊阿底峽塑像。
主殿卓瑪拉康為弟子幫阿底峽舉辦週年供時所建,主供21尊度母,佛經認為21尊度母乃自觀世音菩薩分化出來,保護人類不受八種災難。
阿底峽在聶塘卓瑪拉康的遺物除了一幅唐卡,尚有其生前使用過的法螺、化緣缽以及他終生不離的一座木塔,以白檀香木製作。
其實在這裡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圈轉經筒,此拉康的轉經筒是牛皮做的,看起來超美麗,很有歲月痕跡,讓人忍不住想去多轉幾回經筒。
加桑曲沃小轉山:
離開寂靜的卓瑪拉康,沿路街樹與河水相伴,經過的橋樑或河水間都綁滿了風馬旗,經幡隨風轉,期望一切災難苦痛亦隨風飄離。在西藏,沒看到經幡、瑪尼堆與僧侶,就不像在西藏了。
午餐找的是一家路邊餐廳,裡面擺設著招呼客人購買的,是多種西藏有名的植物補品,各式各樣看起來好像昏睡的小蟲滿堆,要吃還真需要很多勇氣。不過,不敢逗留,擔心會被糾纏的走不開。
在大太陽下來到蓮花生大師曾經修行過的山洞山下底端,此處有一間小寺廟,因為這裡不是觀光景點且大家都是第一次來對路況不明, 導遊花了一些時間請教當地僧人。
在這段時間裡,兩隻貓兒來相伴,其實他們是懶散地趴在桌子下躲太陽,刺眼的陽光甚至讓躲在僻蔭下的他們睜不開眼,可見我們要去小轉山必是酷熱無比,悶熱,一向是我的致命傷,甚至在台灣,都怕熱的很難穿鞋,不是拖鞋就是涼鞋伺候,故此時難免心中盤算著,有看到高高在上的洞口,心意到了就回頭吧。
往山上的小路就抓個大約方向,開始上山時路跡尚清楚,路經覆缽式佛塔時,大夥依俗繞轉。繞轉佛塔曾在尼泊爾登山時天天轉,意識下並非很清楚其意義,只覺得是理所當然,不過,現在身處西藏且正在轉山,就得認知清晰些。
原來西藏佛塔分為壇城式和覆缽式兩種,壇城又稱曼荼羅,是古代密宗修佛法時防止魔眾侵入,在修法場地建造的土台,其形式頗具壇城形且依佛教壇城義理構形,帶有宗教神聖氣氛。
比較普遍可見的是覆缽式佛塔,圓腹身大,塔頂一般鍍金銅華蓋,俗稱喇嘛塔。其最下方的塔座代表人世間,塔面上刻有守護智慧之寶的獅子,它是佛陀的象徵,塔宮則象徵佛殿,塔頂則為日月。整座佛塔有五大象徵,為佛教輪迴與四大皆空之理論。
吾人跟著轉,只是期望能增長些慧根,了悟些佛陀真理。
攀爬不到一個小時,路經開始不清晰,亂石壁上尋找小徑足跡,沒有遮蔭處,太陽正張開大口,熱氣在空氣中翻滾著,吾已汗流浹背,正在思索可以撤退時,半山腰接谷裡點綴著一座白塔與五色經幡,司機先生指說就在那兒,快到了。
喔,快到了,那就繼續忍著耐性往上攀爬,悶熱中穿越瑪尼堆回望山腳下的小寺廟,感覺頗隔世的,然而蓮花師大師修行洞旁看似不遠的白塔,繞東走西卻遠遠頗難接近,越往上越陡直,就在亂石堆上自由心證的走出一條路。
終於抵達洞口,出口依偎在崖邊,視覺寬廣,展望著藍天白雲溪流山谷與小寺廟,心情可以飛翔的境界。修行洞裡很小,從洞口必須縮著身軀才能進入,且在洞內無法站立,得縮爬;不想打擾朋友們沒進洞去,因為耳聞導遊司機與幾位藏傳佛教朋友待在洞內激動不已,他們誦經跪拜好久,想必淚水流滿他們的臉頰,如同親臨大師面前受教。
在外靜靜等著,想像著小洞裡,誦經聲迴腸蕩漾直抵天上佛界;坐在外頭,想依此福氣把心經大約唱誦一次,期望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哎,想起BB說過的,還是得自己修。
這是第一次感受到西藏司機竟然是如是的一位典型藏傳佛教弟子,沒有受到每日所接觸的現代觀光之污染,或許,這就是西藏之所以是今日西藏的原因之一,讓在位者心有所懼,卻苦了藏民。
朋友們出來後竟是先道歉讓我們久等,哎,這是我們的福氣可以更接近佛陀,也讓人體會藏傳佛教的強大魅力。
洞口旁,白佛塔與飄飛的經幡孤立著,大夥繞走了,圓滿了最不確定與較辛苦的今日行程。不過,下山也不輕鬆,時而飄著雨,時而陽光曬著,好像在說:現世的人生亦是如似。
感恩有此次機緣,若非跟著BB來西藏,我將不可能有今天的經驗。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