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居庸關與八達嶺 (Ju Yong Guan & Ba Da Ling  China)

02-IMG_0904

03-IMG_0908  

 

 

 

 

那天,在北京上了一輛計程車去香山,覺得司機服務態度很好,內涵也不錯,四人經商量後,就決定隔天租他的車一天,走訪長城線的景觀,預計從北京出發經居庸關、八達嶺順訪十三陵,當時,與司機商量的時間是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因為耗了一些時間去走了居庸關,而延誤了他回去看,生病住院的母親,我們也感到對不住他焦急的妻子。

這位大哥,是我在北京遇見過,最有服務精神的司機,既使自己心急如焚,也還很客氣地說『慢慢來吧,好不容易來一趟長城呢』,就這樣,他在十三陵外頭不停地接著太太打來的手機,心焦地等著我們。所以,儘管十三陵我們僅是匆匆看過,卻滿心的感恩這位司機大哥,下車時晚了預定時間半個小時,包了一大包紅包給他,看他蠻高興的,我卻始終覺得過意不去。

這段長城之行,就這樣,除了走進了歷史,也走進了北京司機的記憶裡,這種司機很難得遇到,尤其在北京這個大城市,故,新舊分不清的長城之旅夾雜著難以忘懷的北京司機的美好記憶。

 

在北京的早餐店匆匆買了簡單、也不知好不好吃的饃夾肉,準備當遙長行程裡的午餐,將前往長城,期盼的心早勝過於食慾,心想,能夠站在長城上遙望,飢餓應該會被遺忘的,對我,心遠在肚子之上。後來在探訪八達嶺之後,飢腸轆轆地在計程車上啃著饃夾肉,甚是美味無比,吃得津津歡愉中夾雜著對長城的蜿蜒記憶,也留了短片紀錄,偶而回顧時,當時滿足的心情歷歷在目,是長城行程中,難忘的一件雖小卻深刻的事。

在車上,快樂地跟司機交換一些兩岸心得和北京掙錢甘苦談,就在不知覺中抵達居庸關。

 

 

 

居庸關:

 

居庸關位於昌平縣城以北20公里的峽谷中,離北京西北約60公里八達嶺長城20公里是萬里長城上最負盛名的雄關之一,明代碑記中就稱其為『天下第一關』,故,在停車場就清楚可見那寫著『天下第一雄關』的牌樓,前面一塊石碑斗大的字『不登長城非好漢』,讓人有當一日好漢的雄壯大志之情。

只是烈日嚴酷,四人像狗喘沿著微弱氣息般、似好漢非好漢般地攀爬著,其實,四個老登山將已算是不錯的了。

 

資料上記載:元代時,居庸關是大都(北京)通往上都(今內蒙多倫)的重要交通大道。因皇帝經常過往,因而,在關內設有行宮、寺院、花園等建築。現存的雲台(取"遠望如在雲端"之意就是元代修建的過街塔台基,當初上面建有三座喇嘛塔,元末明初時被毀。明正統四年(1439年)在上面重修佛殿,名泰安寺,寺於康熙年間焚毀,此後只剩雲台保留至今。其券洞上雕刻的佛教圖像和梵、藏、西夏、維、八思巴、漢等六種文字的經文有學術價值,是研究元代佛教、古代文字和各民族間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是現存元代雕刻藝術的精美傑作。

我對此雖有興致,然,四人因熱得似中暑,在上上下下的攀升中,昏沈得不明其所言處,就用想像的吧。旅行中,需要這麼多的想像,這是怎麼回事咧,只好一切隨緣。
明代時,居庸關進一步成為軍事重鎮,其關城建築設施達到了最為完備的程度,其關城防御體系自北而南,而居庸關則是指揮中心,元、明、清三代皇帝都從此關經過,作為政治地位和軍事要塞是獨一無二的。

 

撇開歷史的糾葛,居庸關長城地勢陡峭,兩側高山聳立,中間一條峽谷,縱深約20公里,俗稱『關溝』,居庸關關城即設於溝的正中。如是狹斜的地理環境讓人在初視長城的印象裡,有了某種喜愛的程度,想像著乾隆皇帝在此御筆親提『居庸疊翠』四字,而成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首的居庸關。在思維中遙望著八達嶺,四人半開玩笑地規劃著,如何拱那個健行癡老友,來次居庸關建走八達嶺之旅……,白日夢尚在夢遊,卻真實地行走上下其間,此時,好漢不好漢已經拋在腦後,只希冀在歷史裡單獨走著。

 

 

03- 居庸關與八達嶺 (Ju Yong Guan & Ba Da Ling  China)

 

 03- 居庸關與八達嶺 (Ju Yong Guan & Ba Da Ling  China)

03- 居庸關與八達嶺 (Ju Yong Guan & Ba Da Ling  China)

 

 

 

八達嶺:

 

初見八達嶺長城,就如一條在廟會慶典上舞動的龍,一條看不見頭尾的巨龍,上下翻滾在群山中,不但遙長也寬闊,這和居庸關長城景色是迥然不同的,雖然壯闊,然,太過完整且微新的建設,讓我還是比較想念居庸關呢。

八達嶺長城上的路不但太過人工化且路面寬闊,難有狹窄坡陡的感受,而居庸關長城的路面上下坡度極大且狹長,很有險峻之親臨感,所以我還是比較喜愛居庸關咧。當然比起後來去探訪的箭扣野長城,那不用說,野長城的殘破和淒涼,就居三者中我的最愛了。

 

資料記載:明代《長安夜話》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八達嶺長城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為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史稱天下九塞之一,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八達嶺長城也是明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

八達嶺長城城牆高6~9米,平面呈梯形,大部牆頂寬闊平坦,可以『五馬並騎、十人並行』;城牆中線偏於外側,外側牆高,內側牆低,牆兩側用花崗岩石條包砌。

其關城為東窄西寬的梯形,關城有東西二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刻於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刻于萬曆十年(1582年)。兩門均為磚石結構,在坡度較大的陡峭地段,築成梯道,便於上下。牆頂兩邊有磚砌矮牆,外側叫雉堞或垛牆,內側叫宇牆或女兒牆。外側垛牆為迎敵面,擋垛上部設有瞭望孔,牆下部砌有射孔,用以射箭投石,部分射孔和瞭望孔的磚面上雕有圖案花紋。內側宇牆高約1米,垛牆和宇牆都用城磚砌成,牆頂用一層脊磚,脊磚兩邊低中間高,或內側高外側低,便於排水。

八達嶺長城共有敵樓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邏放哨用的牆台,也有上、下兩層的敵臺,上層周圍設垛口和射洞,下層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資的房舍。台堡的距離根據山勢和地形而設。一般敵樓為兩層,高10米、長寬均10米。全部為磚石結構。

 不管長城城牆是如何的一種結構,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魔術師大衛就在眾目睽睽下,輕易地穿越長城牆壁,當他從厚重的牆壁走進與走出的剎那,古老建築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與迷思,讓時空錯亂地交熾著。

我們四人漫無目的地散步,因為人太多太擁擠太吵雜,雖不歡喜卻也不甘心退去,走了一段,抵達八達嶺的最高點後,才了無悔意地回走。走回就像要離開古老的歷史和新舊不分的長城般,走進了迷思裡。

對於附近的十三陵,因為匆匆看過,又值昏暗中的黃昏時刻,沒有好相片和深刻記憶的十三陵,或許是下次再訪長城的最好緣由吧。

 

 

  03- 居庸關與八達嶺 (Ju Yong Guan & Ba Da Ling  China)

03- 居庸關與八達嶺 (Ju Yong Guan & Ba Da Ling  China)

 

  03- 居庸關與八達嶺 (Ju Yong Guan & Ba Da Ling  China)

   

 

 

 

 

 

 

 

 

 

 

 

 

 

 

 

 

 

 

 

 

 

 

 

 

 

 

 

 

 

 

 

 

 

 

 

 

 

 

 

 

 

 

 

 

 

 

 

 

 

 

 

 

 

 

 

 

 -

arrow
arrow

    Za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